肿瘤周 | 大医一院这样做,精准“抓出”肺癌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如何提高肿瘤诊疗技术水平,规范肿瘤诊疗技术应用,让患者不再奔波于北上广的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成为改革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多年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直发挥着区域引领作用,在攻克肿瘤这条漫长又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发挥临床科研大数据的优势,推动癌症规范化治疗,全方位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打造肺癌联盟 筑起防治堤坝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生率和死亡率名列我国恶性肿瘤之首,面对恶性程度如此高的肿瘤,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将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发病后,如何才能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得到良好的预后呢?“
肺癌的治疗一直是肿瘤界最活跃的领域,近年来也获得了突破和进展,但防治水平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地区还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各层医疗机构一起,构建一个肺癌联盟,筑起肺癌防治的堤坝。”大连肺癌诊疗基地负责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顾春东教授说。
发挥中心优势 带动整体提升
顾春东教授介绍说,大连市胸外科联盟为大连市内以及周边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了一个零距离沟通交流的平台,就像是一颗种子,让大医一院等先进医疗机构的技术理念汇集到北三市的各个角落。
“我们成立辽南地区第一个以胸外科主导的肺小结节筛查及会诊中心。其目的就是积极发掘、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技术优势,通过人工智能和液体基因活检技术的支持与普及、中青年胸外科人才培养等方式,发挥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支持和带动,推进本地区肺部小结节的诊疗水平。”顾春东教授说,希望肺结节诊疗中心在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检出率,抓住早期肺癌最佳的治疗时机,提供最好的多学科讨论后治疗方案,为广大人民群众减轻疾病负担,为建造健康大连、推进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发挥技术优势 搭建诊疗一体化平台
“连续两年体检,报告上都写着左肺有个2毫米的结节,要紧不?”
“今年体检,结节长大到6毫米了,建议到专科进一步检查,是不是癌变了?”
“报告上写着磨玻璃结节,意味着肺癌吗?”
顾春东解释说,判断肺结节是不是癌,不仅要看大小,还要结合形态。其中,混杂性磨玻璃结节最危险,恶性几率在67%左右,纯粹的磨玻璃结节癌变几率为18%左右,而实性结节仅为7%左右,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判断。
当混杂性结节长到8毫米以上时,恶性程度会翻倍增长,此时才要考虑手术切除。 市民要重视体检,但不能谈结节色变。
如果发现4毫米以下的结节,
每年体检一次,
若连续两年没变化,
可以两年检查一次;
4~6毫米的结节需要每年一检;
当结节长到6~8毫米就要高度关注,
需半年到1年一次随诊观察。
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大医一院提醒您: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一)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二)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稿件来源 | 半岛晨报 沈华 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编辑 | 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内容